2005年3月24日傍晚,我来到北京南站西南方向一个特殊的村落——上访村。作为阳光宪政研究中心的一个研究课题——《中国信访报告》的一部分,我承担了上访村调查报告这一部分。在接下来的两个多月的时间里,我大部分时间将在这里度过。
这是一个特殊的村落,它坐落在北京南站往西南大约一公里处,在铁路、公路和新开发的高楼之间,有这么一片历史遗留的小房子。
2002年以前,这里是丰台区南苑乡花园村公所辖自然村东庄村的一部分。1993年版的《北京市丰台区地名志》这样记载:“东庄(村),南苑乡花园村公所辖自然村。有居民19户,60人,均为汉族。”东庄四周被铁路线包围,东西、南北分别长不过几百米,被人们称为“臭水河”的凉水河从村南经过。由于距离国家信访局、最高法院信访接待室和曾经的永定门接济站比较近,上访的人们晚上在这里租房子住,渐渐地,上访人口远远超过了东庄的居民。
2002年,作为北京市政府当年要办的60件实事之一,东庄的绝大部分被拆迁,在原址建起了绿地花园。但凉水河以南,铁路和开阳路之间还有大约东西宽几十米,南北长200米左右的破房子没有拆迁,访民们继续在这里居住,这就是今天狭义的上访村。
其实,实际意义上的上访村远远不止这片地方,铁路南站的南边以及高法接待室附近的平房也住了很多访民。
关注上访村已经很久了,也曾经无数次来到这里,但是以前每次都是匆匆而过,从来没有真正感受过他们的生活。这一次,我希望能成为他们中的一员,像一个普通的上访者一样,和他们生活在一起。
到上访村已经是傍晚,即将的满月挂在半空。这一群拥挤的小房子的缝隙里流动着拥挤的人群。我首先来到了自己的熟人——“刘老板”。上访村是一个有点敏感的地方,除了上访者以外,便衣、线人、劫访的、记者、大学生都有可能来,上访者看到穿着不像上访的人他们可能会有所警惕。为了避免不方便,我首先想到自己的熟人,通过熟人会比较容易进入这个群体。
“刘老板”曾经开一个小饭店但生意不理想,从2002年开始租下一间房子再把床位租给上访者,这样他成了一个小旅馆的“老板”。2002年我在《中国改革》的时候他还经常拿一些房客的案卷来求助。将近三年过去了,现在小旅馆的规模扩大到了四间。去年,他把床位改造成上下铺,每间房子能住三十多个人,现在,他有床位120多个,每天每个床位3块钱出租,每天基本上住满。
每次来上访村我都要找他,从他那里听听最新的消息。上次我还告诉他,让他帮我找找一些冤案材料以及一间小房子。但不凑巧,今天刘老板不在家。
两位先前认识的山东来的上访者带我找房子。我希望有一个房子比较干净,又有其他上访者可以聊天,但后来发现上访村不可能找到这样的房子。我们来到一户一户人家的门口,问还有没有地方住。“人住满了。”这是很多院子的回答。每一间屋子几个甚至十几个床位挤满了上访者,几乎走进每一个房间都能闻到一股难闻的味道。
一个老板说他那里有床位,五块钱一个晚上,六个人一间。我说喜欢热闹,想住一个人多的房间。老板答应了,但要多收我一块钱,给我换到一个十人的房间。
这个房间其实只有两张床,加上木板拼成两个通铺,一个住六个人,一个住四个人。按照墙上写的床铺号码,我住九号,挤在了一个四人床上。
五号六号已经睡了。七号躺在床上写材料。二三四号来自河南,听起来是第一次来,正谈论他们明天的打算,去中纪委还是去最高法院。一个浙江人来了,说自己的床铺是二号,与河南人争起来,但很快就平息了,大家都说,出门都不容易,彼此让一让吧。
我的旁边分别是八号和十号。八号在外面洗衣服,十号在玩扑克。我们都没有说话,一方面,上访的人情绪大都不好,另一方面我不想回答太多问题,显然,他们对我的身份都是有怀疑的。
很快,大家都躺下了,当然没有人脱衣服,因为床被都有一股难闻的味道,说实在的,我长这么大还是第一次睡这么脏的床铺。我枕着电脑,静静地躺着。本来想写一些见闻,但我只能匆匆在本子上几下思路,因为大家都要睡了,我需要适应这里的作息时间。九点三十分,门开着,灯亮着,鼾声渐渐响起来。火车从旁边经过,屋子微微颤抖。
许志永
2005年3月25日
黄素芳“旅馆”里,一个电饭锅、一个煤炉子,20多个房客轮流做饭。从中午11点开始,到下午5点的时候,还有人没做饭。“我们挺和气的,谁先做都无所谓,饿了可以分着吃。”
上访者们每天早晨起床,先到市场去捡菜,“白菜叶子很多,都捡不完,不用抢”。有钱的话可以买馒头吃,5个1块钱。他们赶往各个信访口的路上,会顺便捡一些矿泉水瓶和报纸,一个瓶子可以卖一毛五,一斤报纸卖两毛,捡了即卖。这里到处有收购的小店。
吃住是第一要务,有时候,上访的人们竟然也盼望能被拉到马家楼去,那里可以领到两个馒头和一个榨菜。吃完之后再逃跑。
上访者已经谈不上什么生活品质了。他们不洗澡,不换衣服;生病了,只能听天由命,要不然就是去“自首”,让接访的拉回家去。
右安门街道协调公安、城管、园林等部门,在张景刚副主任的带领下,对右外东庄花园和高法接待站门前的私搭窝棚进行了清理。出动车辆6台次,拆除窝棚20个,清理垃圾6吨,驱散上访人员80余人。(北京市丰台区爱国运动委员会办公室 2004年7月1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