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永生的纪念——纪念一塌糊涂bbs五周岁生日

2004年8月19日,一塌糊涂bbs再次进入“整顿”,公民生活、台海观察、弱势群体、反腐倡廉等大部分和政治、社会问题有关的版面被停止发文。

我们以为,这些让步能换来糊 涂的生存。然而我们太天真了。2004年9月13日下午两点,糊 涂站务们被召集开会,国务院新闻办、信息产业部、教育部等部门宣布糊涂作为非法网站已被关闭,并恐吓站务们不准声张不准串联,否则后果自负。与此同时,一 塌 糊 涂被关闭,各大网站接到通知,禁止讨论有关话题。大量网站把“一塌糊涂”、“一塌”、“糊涂”、“YTHT”设置为非法字符进行过滤。这个拥有注册网友30万,最高同时在线21000多人的大陆言论最自由的网络社区在距离5周岁的生日还差4天的时候突然在这片世界上消失了。

作为一个伴随一 塌 糊 涂成长近五年的网友,作为一个有良知的中国公民,对于某些人倒行逆施的行径我已经出离愤怒了。

封杀糊涂是以法律的名义,说它是非法网站。但是,《互联网信息服务管理办法》第19条明确规定,“违反本办法的规定,未履行备案手续,擅自从事非经营性互联网信息服务,或者超出许可的项目提供服务的,由省、自治区、直辖市电信管理机构责令限期改正;拒不改正的,责令关闭网站。”一塌糊涂未备案,北京市通信管理局应该“责令限期改正”。但事实上,北京市通信管理局从未通知一 塌 糊 涂去备案(改正),而是突然之间关闭了它。这是明显的非法行政行为。不管是谁下的命令,作为中国公民,作为一 塌 糊 涂网友,作为这个行政行为的利害关系人之一(我们的私人信件在里面),我们有权利看到关闭一 塌 糊 涂的行政决定书,同时,我们也有权利提起行政诉讼,我们有权利捍卫法律的尊严。

还有人会说,封杀一 塌 糊 涂是为了社会稳定。关于这个问题,我在《我们可以让渡权力——阳光宪政与网络言论自由》等文章里已经多次讨论过了。中国传统意义上稳定已经不可能了,我们需要一种新的稳定观,需要学会在一个多元社会的基础上建立民主法治的秩序。一 塌 糊 涂自由的言论在一定意义上承担了社会启蒙的角色,这对于一个正在到来的现代社会是必要的。

一塌糊涂表达了社会良知。在三角地、公民生活等版面,你可以看到很多很多理性深刻的文章。在这里,你可以看到很多人在关心社会疾苦,关心祖国的未来。2003年在SARS肆虐期间,一塌糊涂率先开了SARS版打破信息封锁,持续报道各地的真实状况。在孙志刚案之前,一塌糊涂公民生活版已经多次讨论收容遣送制度,孙志刚遇难后,一塌糊涂网友在公民生活版持续讨论对策,为恶法的废除做出了自己的贡献。

一塌糊涂见证了时代进步。北大三角地曾经有过辉煌,也曾有过无奈的沉沦,那些形形色色的商业广告占据了曾经代表激情和梦想的地方。但是,在网络技术的推动下,三角地在一 塌 糊 涂复活了。相对于两千多年的专制而言,这里多元的声音代表了一个新的时代。在这里你可以看到各种各样的立场和观点,你可以看到对社会问题的深刻反思和争论,你可以看到并学会容忍人与人之间的差异。

一塌糊涂代表了一种现代生活方式。一塌糊涂并不都是讨论政治社会问题。一塌糊涂有谈情说爱版谈论爱情,有鹊桥版征婚交友,有sex版讨论性,有旅游版讨论旅行,有电脑版讨论技术,有lesbian等版谈论同性恋。这里有各种各样的社区。在这里,人们了解了社会,在这里,人们找到了朋友,找到了感情,找到了欢乐。一塌糊涂已经成为千千万万网友生活的一部分。

然而不幸的是,有人却把社会良知和进步,把这种现代生活方式看成敌人。他们总是把目光盯在个别人的个别不负责任的言论上。他们短浅的目光让我们对国家的未来深感忧虑。我们都希望,如果我们的国家这样保持稳定保持经济发展一直成为发达国家该多好。但是,这样善良的愿望是不切实际的。过去的二十多年中国已经有了很大进步,但经济发展与特权腐败并行,这个社会已经在酝酿着巨大的危机。那成千上万的上访者正是社会不公正的体现,他们的遭遇、愤怒和绝望正在酝酿着激烈的冲突。我们不得不担心有人为了特权阻碍改革积累社会愤怒,从而导致中国像一个世纪以前那样再次失去和平变革的机会。

扼杀一塌糊涂是愚蠢的,不负责任的。不是一塌糊涂成长太快,而是你们成长太慢,你们跟不上这个时代前进的步伐。也许你们已经有了不少的进步,但和整个二十多年经济社会的全面进步相比已经大大落后了。腐败横行,官僚主义成风,政治体制变革已经成了几乎所有中国人的共同心声。

从“未名空间”到“风雨燕园”再到“一塌糊涂”,它们延续着北京大学不灭的精神,它们殉道为中国人争取言论自由的一段惨烈历史。或许,和二十世纪无数的先烈相比,一 塌 糊 涂还未来得及写下很多辉煌的篇章,它还只是一个孩子,一个说真话的孩子,过早地夭折了。但是,就在这短短五年的时间里,它给很多人带来快乐、幸福和希望。它曾经奋斗过,也曾经让步过,曾经挣扎过,但它还是过早地消失了,因为在这五年的时间里它从来没有彻底地跪下,因为它延续着先辈们不屈的自尊和骄傲。 我们在它的五岁生日悼念它,不是为了忘却,我们不会忘却;而是为了它的永生,它注定会复活,无论生命以什么载体。因为没有人能阻挡历史进步的潮流,我们正在见证一个现代中国的到来。

发表评论

Fill in your details below or click an icon to log in:

WordPress.com 徽标

您正在使用您的 WordPress.com 账号评论。 注销 /  更改 )

Twitter picture

您正在使用您的 Twitter 账号评论。 注销 /  更改 )

Facebook photo

您正在使用您的 Facebook 账号评论。 注销 /  更改 )

Connecting to %s